飽受經濟下行影響的中國鋼結構產業,迎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2016政府工作報告為其發了“三大紅包”。
“三大紅包”,你最想“搶”哪一個?
第一,最直接、最令人心動的“紅包”!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談到“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時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今年重點抓好三項工作,其中的第三項“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就直接談到“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這個“超級紅包”不需要解讀,“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這一段文字,任何人都能看得懂,都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中國鋼結構建筑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就看你怎么“搶到”這個紅包并抓住發展機遇。例如,一直倡導工匠精神的三維鋼構,2015年已領先推出三維集成房屋系列產品,即一種新型的模塊化房屋系統,它引入了積木隨意拼接的原理,甚至一個扳手、一把螺絲刀再加一個拉帽槍即可將其拼裝完成并且能夠即可使用,隨意自由地搬動或轉移。
第二,最大氣、最容易領取的“紅包”!同樣是據2016年3月5日中國政府網報道,李克強總理在“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時指出:
“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采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實施上述政策,今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
關于這一段,我們要重視三點。第一,政府要減輕建筑企業負擔,鋼結構企業自然在列,足以緩一口氣;第二,水利建設將成為建筑企業或鋼結構企業的一個業務增長選項,企業老板若能利用好,則將挽救一批鋼結構企業或建筑企業于水火之中,順利走出困境;第三,鋼結構企業在“民生”領域必有大發展,企業老板要抓住“民生”領域的機遇,例如,作為山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生產基,2013年三維鋼構為滕州架起了一座時尚壯觀的滕州環形天橋,其不僅充分利用現代材料、制造和施工技術,體現了現代感、科技感,展示了超高鋼結構制造和安裝水平,而且為鋼結構應用于民生工程提供了一個“典型樣本”,不僅有助于鋼結構行業朝著更加務實、更加廣闊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很多城市快速解決交通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現實經驗,提供了便捷實用的“滕州樣本”或“三維樣本”。
第三,最隱形、最易被忽略的“紅包”!同樣是據2016年3月5日中國政府網報道,李克強總理在談到“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時指出要“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大幅放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市場準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項目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視同仁。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的行為,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促進各類企業各展其長、共同發展。”
對于這一點,同樣是鋼結構企業的利好消息,中國鋼結構企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非公企業,或者說是大家通常稱呼的民營企業。如今,總理強調“一視同仁”,其帶來的不僅是信心上的改變,還會在很多具體政策和操作上有所反應。但是,每個鋼結構企業的實力不同、理念不同,老板的綜合能力不同,對相關市場的把握能力也不同,所以這雖然是“紅包”,卻也最容易被忽略,老板們必須先看到并重視這一“紅包”才有日后的“領取”。
這么多“紅包”,鋼結構企業怎么“搶”?
這個問題,其實李克強總理已經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為我們做了解答。
李克強總理指出,在今年要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其中第二項工作是,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接著,李克強總理在闡述“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指出,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二是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落實加速折舊政策,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工匠精神、提品質、創品牌、制造業升級等等,對于兼具制造業和建筑業雙重特征的鋼結構行業來說,這一系列關鍵詞正是中國鋼結構企業真正能夠領取到紅包或者說“搶到紅包”的有效方法!
而這一系列的關鍵詞,最迫切需要重視的“工匠精神”,最迫切需要落實的也是“工匠精神”,最能產生長久效益和巨大效益的還是“工匠精神”,因為有了“工匠精神”就能提高品質,同時也為創品牌打下來基礎。有了品質基礎,再輔以科學系統的品牌塑造方法,鋼結構企業的品牌自然能夠快速做強,同時“制造業升級”也會水到渠成。所以,鋼結構企業要“搶到紅包”,最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在近幾年,“工匠精神”越來越受到重視,正在加速回歸到其本來的位置上,例如,李克強總理在去年兩會上說:“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升級為‘優質制造’?!苯衲辏偫砀M一步,明確指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專心致志的理念。例如,英國航海鐘發明者約翰·哈里森歷時40多年,先后造出五臺航海鐘,最令人稱道的是1759年完工的“哈氏4號”,其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不僅遠遠低于法定最小誤差2分鐘,而且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這就是工匠精神的魔力!
鋼結構建筑同樣需要這樣的工匠精神,至少可以實質性地提高工程質量,大幅降低豆腐渣工程的比率,大幅降低樓脆脆、樓倒倒、樓歪歪、路塌塌、橋垮垮等“怪事”出現的概率。但,工匠精神對中國建筑業的改變絕非如此,尤其是資源越來越短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看到工匠精神對資源和環境的“正能量”。例如,一座建于隋朝年間的趙州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歷過十次水災、八次戰亂和多次地震,尤其是1966年邢臺大地震,相距不遠的趙州亦有震感,但趙州橋竟安然無恙。這也是工匠精神的魔力!
若是今天,中國大大小小的鋼結構企業乃至所有建筑企業都用類似的工匠精神來建造自己承包的工程,試想,我們將節省多少資源和能源?我們又將避免多少“人禍”以及一些看似天災的“人禍”?遠卓品牌策劃公司謝付亮認為經濟上去了,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對生活品質要求高了,對建筑的要求自然會提高,這就需要一場思想和精神上的提升,即,鋼結構企業必須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的質量和服務,才能適應正在快速變革的中國建筑業,“搶到”國家發出的“三大紅包”!
例如,正在承受建筑業大變革的中國鋼結構建筑業,很多鋼結構企業都已關門或即將關門,位于山東滕州的三維鋼構股份公司卻獨樹一幟、業績頗豐。為什么?正是因為其領先行業的工匠精神,二十多來專注于鋼結構,從國內到國外,從高層建筑、人行天橋、體育場館、機場到高鐵站,從專業一級、設計甲級、法國船級社認證、連續十年無不良信用記錄、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到登陸資本市場,都在一句句、一步步講述著三維鋼構的品牌故事,這背后正是現在和未來都需要的品牌價值和精神!這樣的品牌精神值得鋼結構企業乃至更多的建筑企業和制造企業學習。
大家都知道,鋼結構建筑素來有“綠色建筑”的美譽,諸如,網絡數據表明鋼結構建筑節約土地20%、節約能源70%、節約水80%、節約建造時間70%,與傳統建筑行業相比,可以進行“模塊化”生產加工,再到建筑現場進行安裝,綜合優勢十分明顯。
現在,李克強總理已經明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并發了“三大紅包”,同時,鋼結構行業也在加速轉型,從超高建筑、大跨度場館等邁入民用領域,但這一切都需要工匠精神作支撐,否則,再大的利好或紅包,企業都終將一無所獲,行業發展也會止步不前!